【8月2日 學習心得】

新聞攝影部 宋姿妤

    今天參加羊咩咩團,八點半就出發前往桃園富岡,找尋義民祭比賽常勝軍徐緒烽先生,我們一路將大雨帶到了桃園。到了徐先生家,因為雨下得太大且空間狹小,所以我們使用手機拍攝。聽著徐先生娓娓道來家中各項擺設的由來,也讓我察覺到,既然要做採訪,就要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向受訪者提起任何大大小小的疑問,就可能挖到更多好的素材,也打開更多談話的空間。儘管我們沒有拿攝影機拍攝,從旁觀摩還是學習到很多知識,例如:如何看羊角的年齡——計算羊角上的凸起分截;羊角到後期的成長速度會愈來愈慢;羊頭標本上的已經不是原本的眼珠,是日本進口的替代品;標本也需要定時清潔,用細刷子拂去灰塵等。
    中午,徐太太盛情難卻地請我們到旁邊的粄條店用午餐,也同時輕鬆地和他們聊天認識彼此,並用客語進行自我介紹,讓我更加意識到,在這個客臺的環境,除了接觸到的拍攝環境也多與客家有關,大家都能很自然地使用客語進行溝通,因為那是在客臺的大多數人共通的語言,儘管腔調略微不同,但那也成為彼此打開話題的一件趣事。
    午餐後,出發前往蓄養羊隻與豬公的地方,撲鼻而來的氣味真是腥臊刺激,但也是難得的體驗。在下週一,富岡就會殺羊殺豬了,看著徐先生輕柔撫摸著白羊,而白羊也似乎一直保持著溫馴微笑的上揚嘴角,真是難以想像下週就要被做成羊頭標本;徐先生說到,先前還有另一隻養了六年的羊,但因為生病就不回來,於是只把角取了下來保存,十分心痛。一旁還有「躺著呼吸的肉」——豬公,吹著三四臺電風扇,時而發出呼吸聲,看起來也是很辛苦。徐先生從約三十二年前就開始養羊養豬,參加四次每八年舉辦一次的比賽(今年就是第四次),希望徐先生能夠繼續參加第五年的競賽,將畢生的志業持續發光發熱,傳承客家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