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新聞部攝影組 林語彤

「面對大觀社區,檢驗居住正義」,民眾大聲的喊著,這是我這個月以來,面對的第一場陳情,中時樓下,場面並不混亂,許多警力戒備著,粗糙地了解了居民大概的訴求,他們即將失去家園,希望這一切不要發生。

    下午和釋賢去大觀社區真正的走一遭,居民湘萍姐和我們說明他的處境,以及他們社區歷史概況、居民等,這塊地本為板橋林家的土地,後由宋美齡女士的婦聯會安置榮民,招商合資興建婦聯一村福利中心,直到1963年葛樂禮強颱侵襲,使這個地方被認定為不適合居住,便開始安排遷村,但是福利中心的居民不被認為是婦聯一村的居民,所以不被受理,僅得到當時管理的聯勤總部「可續住或自行遷離」的回覆,居民便將房屋整修重建住下來,婦聯一村遷村後,此地由退輔會接管,在1985年大觀路拓寬,居民房屋需退兩公尺,退輔會不但同意居民重建房屋,還給予拆除部分的補償金,直到近年,退輔會想把土地收回,開始許多動作。

    實際去走一遭,社區不大,裡頭已有許多住戶被拆除了,居民多為年邁的長者及青少年,每戶不大,卻緊密相連。

    由湘萍姐口中描述,退輔會的態度是強硬的,兩次的開會皆沒有接受他們的訴求,他們也持續為自己發聲。

    前身同為榮民之家,只和大觀社區相隔一條馬路,前些日子也被收回,但是此為國防部辦理,給予每戶160萬的補償,而大觀社區分毫沒有。

    後來湘萍姐帶我們去找阿秋檳榔的黃阿姨聊聊,我們偶然成為湘萍姐與黃阿姨的抒發對象,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他們的遭遇以及想法,在他們的眼神中,我卻看到無窮的無奈,以及他們說著說著濕潤的眼眶。

    今天只聽了他們單方面的說詞,我想我只用一個下午來了解居民三十年的脈絡是不夠的,湘萍姐眼神篤定的說:「我們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支持」,在對這件事情沒有更深層了解的我,目前也沒有辦法成為支持的力量,但是對於今天下午成為他們傾訴的對象,我實為慶幸我擁有傾聽的能力,成為他們今天下午的出口。看著湘萍姐的女兒,在國小年紀,該是無憂無慮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出來陳情,有些不捨,怎麼小小年紀卻要擔憂居處。

    儘管聽完心裡微微發酸,但是看到居民們堅強的一面,反而從居民那兒得到一些勇敢,炫哥說:「記者就是需要不害怕、臉皮厚」,我想聽完這些,我更沒有理由退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