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實習日誌 新聞採訪 實習生 黃釋賢 第三次和語彤單獨出門採訪,彼此都感覺有越來越上手,默契也越來越好了。陳情抗議的現場警力重兵佈署,還沒開始就讓人感覺到一股肅殺之氣。然而,和過去電視上看到的陳抗相比,今天的現場相對平和,沒有衝撞或是更激烈的流血衝突,反而從居民的訴求中感受到不少的無奈和無助。回來後,我也把SOT給炫哥看過,他也鼓勵我們去大觀的現場瞭解一下,才會更明白自救會的訴求和真實的狀況,不然很多時候媒體都會被牽著鼻子走,成為某一方的傳聲筒。 下午,循著新聞稿上的聯絡方式,我們抵達為在板橋的大觀社區。從內湖到板橋大觀的路上,景色從鋪天蓋地的高樓大廈,慢慢變成工業區,馬路也從寬廣的四線道,逐漸縮減為雙線,最後進到蜿蜒的小巷。當下很難想像,映入眼簾的竟是這般場景,擁擠的巷弄內擠了好幾間的低矮平房,空氣中也瀰漫一股潮濕的氣味。據幫我們介紹的湘萍姐說,大觀社區內以前是菜市場,住在這裡的都是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過去婦聯會土地產權的模糊不清,造成居民沒有所有權卻長期居住的狀況。如今,卻因為政府的土地活化政策,他們被迫歸還土地,但卻沒有任何的補償或是配套措施。許多人的一生和工作都和這個地方緊緊相連著,就像阿秋檳榔的阿嬤所說,一旦離開這裡,不僅無家可歸,生計也會遇到困難。 短短兩三百公尺的路,走得過程中腳步其實很沉重,湘萍姐說:如果哪一天真的要拆房子,她要和女兒抱著一桶瓦斯,用鐵鍊和家裡的樓梯綁在一起,這句話這幅景象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著,再對照同一條路上另一側土地的處理方式,大觀居民的處境著實讓人感到不捨。回內湖的路上,我在想我們還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也明白炫哥要我們走這一趟的用意,不單單只是發掘一個不錯的題材,而是從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兩分鐘新聞背後的來龍去脈,再回頭看看自己寫的稿子時,就會更發現自己處理到的只是事件的表面,背後其實有很多的故事和背景知識需要瞭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