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20 節目部 周璟妤心得

 

 

很開心可以聽到「報導者」的總編輯何榮幸來分享,聽他說著媒體的歷史真的很感慨。在台灣許多黑暗時期總是會有一群人勇敢的站出來發聲。反媒體壟斷真的不是只有記者或媒體人的事,需要全台灣人民有這樣的意識。

以前對「報導者」的印象就是,內容很有深度、很紮實,為什麼其他媒體不這麼做?今天聽何總編分享他們是“慢新聞”才想到,這真的不是一個可以賺點閱率的新聞,不是每一個媒體都可以(願意)這麼做。當一件事發生,其他媒體爭先報導最即時的新聞,越火辣就越吸引人。但「報導者」卻是慢慢消化,再找出其中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去追究、整理才呈現。我覺得沒有對錯之分,這就是一個選擇(當然屏除假新聞)。就是看你是想要快速地賺錢衝點閱,或是寧可慢慢地做出有質感的報導。我自己是一個很心急的人,但也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心急讓我常常提醒自己放慢腳步。也對那些願意按部就班、不走撇步的人非常欣賞。

事實上「報導者」的主旨不是“慢”,而是紮實。所以他們在團隊裡多次激烈討論“快”是不是等於“不紮實”?何總編對團隊裡年輕人的不同意見沒有不屑,反而看清處雙方的優勢及不同的觀點,再一起找出折衷的方法。總之這場分享真的既感動又學到很多。

 

上午和後生大聲公的人一起順稿,氣氛沒有想像中的正式,看到小自己那麼多歲的年輕人客家話那麼溜覺得有點慚愧又有點替客家傳承開心。聽到大家聊青貧問題時,深深覺得自己一直都活在自己的同溫層裡,題目裡我想像的回答都很政治化(會想用社會結構去回答),和朋友聊此事時也都很像在開公民講堂。今天有幸看到他們用很生活化的角度簡單聊天,讓我又小小跨出同溫層一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