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的烈日,不同於以往每天早上往客台坡地上的攀爬,今早我們後生五班來到了位於公館的客家主題園區來參觀。客家主題園區正如其名外觀看起來是仿造客家土樓的形式為主要外觀設計。正逢客台建台10週年的盛事,主題館三樓有一系列客台這十年來的點點滴滴以及重要記事。我在牆上的紀事年表發現有歷年後生提攜計畫的資料作收錄應正了近幾年客台在年輕學子這一塊作的耕耘還有努力,想想能夠成為成為客台其中一段歷史感覺非常新鮮、相當雀躍。由於客家主題文化園區內部的裝潢都還在進行當中,預計暑假8月底前完工。在僅有能夠參觀的範圍內,在館內義工阿姨的導覽之下,我聽見許多自己身為客家人都未曾聽過的客家文歷史,在阿姨滔滔不絕的介紹中這些過往客家文化資產彷彿在眼前言展開來。然而,在今天參觀完園區之後,對於整體園區的安排建造有一些想法和建議。首先,我認為園區的建築仍缺少能夠典型代表客家風格的色彩還有元素,以致於如果今天如果換作我不是客家人的話,可能就不會去留心這個地方的存在以及重要性,坦白說,乍看之下外觀實在太缺乏吸引力了。相較於自己家鄉高雄美濃還有高雄市的客家文化園區的陳列,以三合院或是仿原型大土樓的樣式所建的主題館相較是比較吸引人的。因此我認為客委會或是其他相關單位,在這麼多外地客家人還有外國觀光客來來往往的台北市,應該善用其掌有的豐厚資源來投注在客家文化與語言的推廣,不能光靠客家電視台還有每年一批一批的後生們,政府也應該更有積極的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