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實習週記

部門別 節目部

  結束了第一週的客台實習,一切的開始帶點不安與期待,因為我不是客家人,也聽不懂客家話,所以有點擔心這會影響到之後的工作進行,收到錄取通知的時候也覺得很意外,開幕式的客語自我介紹還請室友的爸爸幫忙翻譯,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拿出誠意看待接下來兩個月的新鮮生活!很感謝自己以及客台的勇氣,願意讓我踏進來看看電視台的世界。而令我訝異的是,一起進來的後生們許多都不是本科系,這也讓我放鬆許多,能夠和大家一起從零開始,慢慢學習!

 

  這一週大多數的時間是在上課,許多學長姐撥空授課,他們的經驗分享及課程內容時常讓我連結到學校的課堂所學以及思考,多了這一週學習及認識環境也令我更加安心。經由鈺崑哥的介紹,也才知道客台有「腔調時段」、「重製的配音節目沒有雙語選項」、「週間保留傳統戲曲時段」等等特別的安排。語言的確會影響閱聽人感受,再加上法規中對於新製節目數量的要求,客台面臨到的問題並不容易,做為一個電視台,要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定位?客家電視台是給誰看的?這些都會影響到內容在產製的過程中需要以什麼面向作為重點考量。在這週我們所參與的節目部會中,提到了網路上對於客家電視台及公視台語台的比較,由於客家族群有許多腔調,需得考慮各時段的腔調分配以服務客家族群,維持多元性,但又希望能夠有更大的傳播效益,使非客家族群亦能夠欣賞所有節目,因此多重的抉擇之下才會自我定調在目前的狀態,只能說文化保存、時代演進、觀眾喜好原本就難以兩全其美,一切又回到根本問題「客家電視台是給誰看?」如同鈺崑哥的結語:「客家應該是養份,不是框架。」如何立基在客家的文化上,發展出多元的電視內容,須待電視人們去深耕努力。

 

  課程當中包含了全媒體和數位敘事的概念,以及節目企劃與行銷,這些都是與節目的製作特別相關的,在學校的課程裡頭也越來越多以全媒體作為課業要求的主軸,傳播最重要的就是讓訴求對象可以得到我們希望他接收到的資訊,而在數位時代,數位的媒材及內容就成為重點,雙向互動也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將IP發展成節目、遊戲、網站等等,Yahoo重視直播節目與網友即時互動,客台與台灣吧合作推出網路影片,這些都是電視台順應趨勢,開始拓展網路勢力的例子,也是在數位時代中,每一個企劃發想需要考量的因素。在曉蓓姊所帶領的節目企劃課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節目要成功,三個因素缺一不可,必須切合時代的潮流、地區的思考模式、人物的獨特與不可替代性,無中生有的事物最難,發想一個企劃需要創意,相較之下,要滿足上述三種,我覺得生活觀察是更重要的,在生活中尋找熱情、趣味,若能和他人有所共鳴,那就更有機會可以抓住大眾的口味,甚至是先一步引領潮流,每次想到製作節目的人所擁有的創意和企劃才華總是嘆為觀止!那要如何運用節目編排將想要呈現的特色凸顯出來呢?曉蓓姊舉了一個可愛的兒童節目,這個片段利用不同的節奏、鼓聲或是純人聲,要讓孩子在某些地方是聽得清楚句子內容,有些地方則是要引導他們一同複誦,不同的目的用背景音樂來達成,讓我很驚訝,學習到不只是視覺,聽覺也是在電視中可以運用的,節目編排能夠在這麼細微的地方發現層次與用心。因為我自己是在學校電台實習,我們做廣播節目時也會思考很多創作的方式,如果有人可以發現其中的用意,我們也會開心不已,許多選擇其實也都是經過重重思考後的,和電視台一樣,有時候勢必要有取捨,上完課總覺得感觸良多。除了節目本身之外,行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品芳姊的行銷課程上,她與我們提到《台北歌手》與出版社的合作,將劇中主角的作品重新發行,彼此互相宣傳,還有古人FB的有趣互動,行銷真的很關鍵,好的作品能被人看見,行銷宣傳絕對功不可沒,但品芳姊也提醒,「行銷只能補救,重點仍是產品。」行銷需要扣及節目的核心理念,不僅是宣傳的過程,在製作節目的過程也必須時常檢視節目的狀態是否偏離原先的核心。「行銷無法面面俱到,基本要顧及,凸顯亮點。」我覺得每一個活動或是企劃都是為了行銷產品,而亮點就是最考驗行銷人員的,尤其在每個活動之後需要檢討活動的成功與否、或是活動的成效如何,其實不如想像中容易,到底什麼內容可以打中客群?實在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最後想說一些關於這週對媒體的思考,因為自己就讀廣電系,也接觸過新聞,在知道其中的辛苦之後,漸漸開始會選擇一些付費平台觀看影片或收聽音樂,畢竟這些辛苦的結晶應該有合理的報酬,麗惠姊的著作權與頻道自律課程中,我們討論到民眾對於知識與資訊的價值並沒有共識,大眾時常認為無形的東西就不用錢,該如何養成大眾對於智慧財產的尊重與對價關係,應該也是這個時代的媒體需要做的了。在上Yahoo的網路節目課程時,講師提到,他們曾經請藝人白冰冰談論死刑,而這個影片在網路上獲得很大迴響,之後不久,法務部便執行了一次死刑,這是他們未曾料到的效應。講師說到這邊的時候我感覺一陣毛骨悚然,雖然不是第一次聽,但是媒體輿論所帶來的壓力與力量,仍讓我感到恐懼,因為曾經跑過新聞,所以也對於新聞有一些接觸,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電台記者,都已經能感覺到掌握麥克風的影響力,更不用說當範圍變成一個報社、電視台、集團。遠炫哥說,「每個電視台都有自己的編輯立場。」、「新聞框架是選擇過的。」自從進入傳播學院之後,就深切的感受到媒體是帶著觀眾去認識世界的,做為什麼樣的角色、傳遞何種資訊都有其影響力,甚至那不在原先的預期當中,所以有時候會更加戰戰兢兢,怕自己做的事都有某種蝴蝶效應。電台的學姊曾經說,她做了一學期討論自己關注的社會議題的節目,但後來認知到這些我們已經發現的問題還是在社會上不斷重製後,她覺得自己無法說服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到底還有什麼意義了。這段話和我前面所說的媒體影響力是矛盾的,但它們的確並存在現在的社會上,選擇到客台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這裡並非商業電視台,可能不必面對那麼多的點擊率、流量、收視率,可以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下去思考這些問題,很開心在短短一週就產生了這麼多的思考,也期待自己能夠在之中有所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