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副台的課,讓我吸了一堂課的經驗值就升等了。

   回想起來歷歷在目,從高中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傳播相關實務,在大傳社要製播每天短短二十分鐘的音樂性廣播節目,只學毛皮所以陽春故純屬娛樂,當時的想法是「我想做什麼?我想給聽眾什麼?」,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當時覺得「做節目」不過如此,而我用了大學將近兩年的時間去體會顧客導向的思考格局,把自己進化到「閱聽人想知道些什麼?想聽、想看到什麼?」,我以為這樣就夠了,「做節目」剩下的只是技術的純熟度,如此表面的想法罷了,但湯副台長的一句話:「50年後的客家還剩下什麼」點醒了我……。

   50年後的客家還剩下什麼?紙傘、花布、油桐花?但這僅僅是從前節目、社會建構出來的客家意象,就連現在的我都變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答案,那50年、100年後那些沒有經驗、體會過客家文化的那群人該怎麼「意會」,而我們又無法給予說得出口的答案,那該怎麼辦?客家在一代代人的心裡被「意會」著,然後跟著那些人被時間催老、扼殺,「做節目」原來沒那麼簡單,他的思考不是現在式,而是未來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