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8/09

實習單位:新聞攝影

今天早上去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拍攝當代客家表演藝術系列展演的記者會,當中因為舞台上燈光控制與效果考量的關係,會讓光線忽暗忽亮,有時候會有光線不夠的問題,要使用gain增益讓光線更亮,才可以拍到自然而然劇團中的光影戲當中很暗的部分。

下午前往台灣大學拍攝小玉山計畫的學生畫面,一抵達以後就拍攝椰林大道上學生騎著腳踏車、走路的畫面,我跟家卉接連問了幾位學生但都不是碩士或研究生,後來我們查看地圖後想去圖書館外面等看看有沒有學生要出來,也取了背景有大片草皮椰林大道的畫面,接著準備要去找中央研究院的實驗室附近的電機系館,想說與小玉山計畫較有關係最後就終於找到一位研究所的學生訪問,讓我們至少增加一個可以使用的bite

回來公司後,將畫面整理在同一個專案中,開啟昨天佛光大學的專案再與今天的台大拍攝的影片放在同一個專案中,讓一切作業比較好進行。也刪除昨天榮駿哥提到不要使用的畫面,以免模糊焦點或讓閱聽人誤解。在新聞剪輯中最忌諱的就是畫面與旁白內容不相符,描述的對象一定要正確,才能給予閱聽人正確的資訊。在看完自己拍的畫面後,挑選比較漂亮的畫面以期望明天可以順利完成剪輯,在禮拜六順利播出。結束以後就幫忙家卉念客語稿子,一樣用音標的方式練習,讓她熟悉基本的字詞與發音,在專題的時候可以比較輕鬆地完成過音。

最後看到瑞清姊在與語彤分享今天去工地拍的畫面,當中一段BITE的聲音在一軌只是有一個雜音很大聲,她就利用二軌的聲音挪到一軌,讓雜音的聲音聽不見,可能是開MIC的時候造成的雜音,這樣就可以順利的用在需要的BITE上。還有在遇上較長的bite時,可以先放受訪者的聲音出來,但畫面還是以前段敘述的旁白為主,讓受訪者的畫面比較慢出來,這樣可以有更多畫面可以提供給閱聽人接受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