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著敬佑哥、鴻偉哥、儒林哥去採訪內政部長李鴻源,希望他能對莫拉克風災重建議題提供一些見解。從早上敬佑哥落落長的分享,下午儒林哥跟鴻偉哥模擬實際採訪的對話,到現場觀摩,從中學習到許多經驗,獲益良多:)

 

   採訪有時很講究藝術。就心理層面來看採訪,一開始不能先問核心問題,一來對方可能因為緊張、因為倉促而無法回答得很完整,二來不會有人願意在趕場的過程中停下來接受你無禮的訪問、甚至是接受你對他的質疑。不管對方跟你熟或不熟,一開始可以先跟對方簡單閒聊幾句,或是以較不相關、較不嚴肅的問題開始,這樣可以讓對方覺得你來意來善,欣然面對你跟你的訪問。舉例來說,可以先請對部長說說相關政策,部長可能會非常樂於介紹他任內施政的重點,他的努力及形象都能透過鏡頭向民眾宣傳。由好的情緒開始,再試著進入較重要的問題,或是約下次訪談。

 

   訪問技巧方面,也可以先由較大的面向開始,層層進入。例如一開始也可以先聊部長心中理想的國土規劃法與過去試圖推動的國土規劃法兩種法案之間的差異,再帶進受災居民遷村的政策設計,進一步再以掌握到的受災戶的資訊來反省政策設計可能的缺失,再更細緻地問是否有較佳的配套措施,諸如此類,慢慢將問題焦點集中,也才能得到較具體的回應。不過事先必須先作好相關功課,例如對李鴻源部長背景的瞭解,知道他待過哪些相關單位、有些什麼相關專長或研究,才能確定他是不是這個專題的合適受訪人選;許多時候,政治人物內心對某個議題會有一套說法,網路資料上找得到的、現場堵他時說的以及專訪時說的,有時皆大同小異,因此先瞭解他提出的政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同時也找到風災與受災戶的相關資料,才能從中反思到問題癥結。

 

   過去經常聽到住在阿里山鄉的朋友或新聞報導提及,每次風災水災橋就會斷、路就會塌,政府行政效率低落,居民苦卻求助無門等。但李鴻源的一席話也讓人有另一個方向的反思-如果我把路修回去,等於是誤導民眾以為那地方是安全的、還可以居住。的確,有些地質較脆弱的地方較容易在風大雨大時釀成災禍,李鴻源上午在給公務人員上課的課堂中也舉出幾個每每遇到颱風就崩塌、就要重新投資人力財力物力的例子。當一個地方地質脆弱到達一個程度,使得每一次災後修復或重建不斷循環上都會造成大多數人繳納的稅金的浪費,也許可以試著先瞭解台灣高危險、中危險、低危險地質的分布,再依此進行國土規劃,同時也要使民眾瞭解台灣環境的狀況,這樣溝通協商(無論是事前的預防、事後說要遷村等)才能成為可能。

 

   單就今天一整天聽到的內容,很佩服部長的獨特想法,這個想法也切到了問題的核心。另外,他能夠善用自己的專長、將自己的專業應用在國土規劃上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上午的課堂末,他也和大家分享他每天鼓勵自己的話:

 

Positive Thinking (正向思考)

Out-of-box Thinking (跳脫框架)

Dialogue (對話、溝通)

 

勉勵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