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提攜心得|第三週新聞部採訪組黃凱靖

 

2020/07/20

 

今天跟了兩次採訪,早上是有關大潭藻礁的新聞,下午則是苗北藝術節的記者會。

 

其實這兩則新聞在我寫稿的時候,下午苗北藝術節的記者會比較讓我摸不著頭緒,因為整場記者會有好多時間都在介紹表演的內容細項,就是那樣平鋪直敘的念過去,而且內容有很多,讓我有點煩惱怎麼把有點枯燥乏味的內容做成新聞,努力從記者會找到一點跟客家有關係的內容,而且自己覺得這篇新聞稿都像硬擠出來的,最後還有寫出來真的是萬幸。

 

早上到立法院中興大樓,是搶救大潭藻礁聯盟的記者會,主要是關於中油公司在桃園觀塘海域放了三個大型沉箱,跟之前蔡政府與民間的協調不符,形同破局;由於自己之前沒有關注相關議題的發展,只是知道有這件事情,導致自己寫出來的稿子太平,有些該強調的地方、嚴重性沒有帶出來,掐bite的時候好像也不夠精準。

 

最近跟出去的採訪都是記者會,畫面的運用真的可以好好注意,不然會顯得很單調,跟主辦單位要相關畫面、調適合的資料畫面、適當增加CG都是很好的方法;再來就是尋找跟客家相關的元素很重要,記者會現場若有客家人,可以拉出來採訪;覺得自己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稿子先後順序會安排得不太好,最重要的東西要往前放。

 

自己之前做的影音新聞大部分都是專題,一分半的SOT沒做過幾則,而且主題大部分是自己發想、受訪者是自己約、畫面可以拍很多,所以現在對於短時間、高時效性的新聞,還需要時間來適應跟找到感覺,只能再加油了。

 

2020/07/22

 

早上跟著宜頻姐到勞動部去,今天有移工團體跟勞團聯合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建立「職災墊償」制度,為跳樓輕生的泰國移工和家屬發聲。這一場是抗議性質的記者會,地點在勞動部的正門口,整個過程首先要忍耐室外悶熱的天氣,還有必須要全程站著,馬路上車水馬龍的雜音也常常影響到正在講話的人,很容易聽不清楚到底說了些什麼,這些都是我覺得在戶外的記者會會遇到的小缺點,被雜音影響到我理解發言者的內容,大概是今天在現場遇到對我影響最大的問題,記者們不斷往中間湊過去才能聽得清楚。除了原本出來說話的勞團、移工代表、勞動部代表,宜頻姐在記者會結束之後,還現場打電話給職災移工的雇主,一群記者直接蹲在地上20分鐘電訪,真的很即時、也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的情況下做電訪,而且我原本以為雇主是不會接受採訪的,沒想到雇主足足說了20分鐘。

 

今天寫稿還是有一樣的問題,前後順序的取捨都可以再思考一下,描述記者會現場也是一種開頭的方法,再來就是OS可以再短一點。

 

2020/07/23

 

今天早上把之前去鬧熱打擂台參訪的內容寫好稿子,並且過好音交給詩婷去做後續處理。下午寫稿很特別,是要看完行政院記者會的影片,再把內容整理成SOT稿;其實這整場記者會說的內容很雜碎,從頭到尾說了非常多數字,都是好幾億好幾億的在說,如果沒有拿到實際的資料,其實會完全聽不懂,尤其一下講三倍券、一下說紓困3.0,實在很難抓重點,一開始我各段抓了一點重點,不過好像有點模糊了紓困3.0的主軸,後來就把其他內容改掉,強調經濟部的經費最多,再來是關心這些經費編列的用途。感覺自己這幾天跟薇如姐討論過後,對新聞架構的順序更抓得到感覺了,多觀察同一則新聞在不同家媒體怎麼呈現,對我來說也很有幫助。

 

2020/07/24

 

今天沒有什麼特別的行程,早上利用時間把這兩天的客家新聞看過一遍,感覺很特別;以前看到客家新聞,雖然覺得很在地、很親切,但現在知道這些新聞都是從自己每天實習的這間辦公室產出的,其實會感覺更真實,新聞就環繞在自己身邊的那一種感受。為了不侷限在海陸跟四縣腔,我還會在遇到大埔、饒平、詔安腔新聞的時候,試著不看字幕,看能不能夠理解,結果發現大埔腔在沒有華語字幕的情況之下,我能夠聽懂六到七成左右(當然講是完全沒辦法),至於饒平、詔安腔則是一個完全聽不懂的狀態,看來以後有時間還是可以多多訓練,畢竟客語本來就是五腔並存的多元文化,對於少數腔調也必須要去接觸跟了解。

 

另外,今天也跟樓下節目部、行銷企劃部的後生們約好晚上要一起去吃大餐(完全沒有理由,就是想吃!)跟大家一起相處真的好開心,時間也過好快,來到客台實習也已經三個星期了,希望到八月底大家還是可以常常一起出去吃東西、聊天打屁,畢竟我們也算是彼此的後盾吧,我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20後生提攜計畫 後生12班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