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了兩個月跟著《日頭下˙月光光》這個節目成長了很多,接觸完整的節目製作過程,如下:

動腦想腳本加入自己的創意: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詩歌結語,我運用類似詩中意境的歌曲來呼應古詩。不過,內容還是要再豐富一些、也可以針對做結語的演員腳色的個性去設計一些有趣的地方,增加結語的可看性,就可以激發出更有趣的結語。

錄影前製作業:去道具庫房借拍廣告片的沙發和小型道具的時候,我才體會到,拍攝一個小小的場景,所需要陳設的道具,都是事先製作人員慢慢去挑選的、仔細去構想的,看到很多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道具,事前的準備也很重要。

參與錄影工作:錄製一個節目是一項很浩大的工程,我負責清理攝影棚、拍劇照、確認演員上台表演的順序以及播放投影佈幕的動畫,我覺得最辛苦的不是演員而是幕後工作人員,佈景指導、燈光師、導播、成音師、攝影師、製作人、執行製作…等等工作人員,大家為了完美呈現不到1個小時的節目,搭佈景、調燈光、協調拍攝角度…等等,這些專業技術上面的工作時段都不只電視觀眾看到的1個小時,真的很辛苦!

配音體驗:這兩個月學習最多的就是語言了,幫《日頭下˙月光光》和《1394打戲路》節目的promo配音,此時此刻轉客家電視台居然聽到自己配的音,很興奮,我也很用心的在準備配音的工作,不斷的練習唸得更好,把不會的字挑出來,再找老師順稿,最後進錄音室錄音。其實我對配音很有興趣,如果下次需要配音可以找我唷!

後製上字幕:打字幕要注意的地方是漏掉有一些連接詞、語助詞的用法、你和妳的用法、還有俗諺語的地方必須用客家字來呈現,這樣才能讓觀眾不僅能學習到俗諺語的意思和俗諺語的用字。在聽打的同時我不只學會有趣的俗諺語以及相聲中學習到老師們傳神的客家特別用語,也藉由這個機會學習到海陸腔。

看到自己參與的節目播出,裡面的字幕再也熟悉不過了,這些都是自己一個一個字打上去,還有,在兩個月當中,也幫《詩˙樂》單元-烏衣巷、出塞這兩首詩寫結語,剛開始寫的時候,無法達到老師們心裡想法,一開始有點灰心,但是經過不斷的修正以及與老師討論,終於在演員的演出中,看到自己的成果,心裡有無限的感動,最後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在ROLL CARD上面,沒想到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完成,覺得很有參與感也多了一份成就感。

    《日頭下˙月光光》分為四個單元,俗諺語、相聲、竹板快書、詩樂,節目屬於客語教育性質,富有趣味性,用客家傳統的打竹板藝術,運用老師與小孩的生動對話,使客語深奧的俗諺語,變得豐富有趣,也讓觀眾輕鬆學習到俗諺語。   

與以往的中文相聲比起,客語的相聲可是不輸中文的唷,唐川老師加上小玲老師的一搭一唱,暢談貼近日常的生活大小事,使相聲的故事很有戲劇性也很張力。

竹板快書這個單元,由春泉老師與方世和明瀚小朋友,手拿七塊打竹板,嘴裡不停的賣啜花,帶大家認識客家口說藝術,保有藝術的價值。最新的詩樂單元,用新曲唱出古唐詩,讓我們大開眼界的欣賞古詩新唱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