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7 21 星期二

  今天早上參與秀俐姊主持的新紀錄片節目會議,講述器物與製作的紀錄片。從兩周前剛進入這組時秀俐姊就以這件事為起頭和我談論何謂紀錄片,還有何謂企劃。當時便是以「生存」、「智慧」等為標題來囊括食衣住行器物,當時我覺得哇聽起來好澎湃好棒啊,但今天參與會議時才知道這樣下標題,題目太大、太抽象了!我才知道做節目和影展或攝影展不同,當用這種大標起頭時,可能會因為節目時間限制,觀眾無法聯想看完後也無法細細咀嚼,而覺得標題和內容有落差。因此必須用更直接、簡單的意象做標,而企劃想表達的真正標題能否被帶出,則端看節目導演呈現的功力了。

  每次參與會議時都能獲得許多新知,這次關於器物的也相當有趣,比如我從來不知道台灣的藺草編織這麼多樣化、除了傳統草帽還能編出燈罩。雖然節目還沒做出,但透過大家現提案現蒐集資訊的功力,馬上就發掘很多這個節目的可塑性。能在人文音樂群裡參與會議真的很好玩!

 

 

日期: 7 22 星期三

 

  今天繼續看世紀的寶貝,尋找剪Promo的素材。今天看了<單鏡頭人生>和<阿力伯的菸田>,發現拍一般藝術家(舉凡說攝影師和作家,例如上週看描寫作家王文興的<尋找背海的人>)比起拍農人、保育員之類的戶外工作人士難上許多,因為藝文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坐著、家裡、不動,畫面能填充的多為藝術家本人的作品和坐著受訪問的樣子。另外,<阿力伯>是駐地攝影師製作的,比起其他世紀寶貝也相當不同,片段較多樣化,背景資料也更詳細。我想是因為駐地的工作者在當地有居所,所以做起拍攝時間也較彈性;與當地和當事人的連結也會更為深刻吧!很喜歡<阿力伯>的拍攝方式,所以找到許多素材,但不知道是不是除了寫下來應該把素材也拍下來才對!不然剩文字敘述,之前記得的素材似乎都會忘記…

 

  目前仍在為企劃尋找題材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