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實習的時間越來越久,比較習慣實習的步調了。偶爾還會夢到客台的人物們。(但還是無法習慣爬坡上C棟<喘>:)

以下,這週的心得。

 

7/29

實習到了現在,我應該要有點覺悟才是。

只是自己依然無法不太能調適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工作,這跟自己對這個領域的熱誠有很大的相關。總是放不下其他該做或更想做的事情,應該要繼來之而安之的,我急需克服這個問題。

而本日一早的新聞重點是狂犬病! 與新聞組的沿佐哥與冠諭哥與攝影小伙伴淑惠一同去了疾管署,這是我第三次去了,越來越熟悉裡面的擺設了!

針對狂犬病,今天有一個原民台的姐姐問了一個可愛的問題,問疾管署與防檢局說鼬獾是否還可以吃。問了之後大家有輕輕的笑了一下,不過主管機關很認真的回答了很久。

主要學習到的重點是,族群頻道的確有針對自己族群的考量,所以不要怕問與自己相關重要的問題。

下午則是公視董事的預備會議,將選出董事長。與玟惠姐跟志維哥一同去了公視A棟大樓,難得採訪地點那麼近。位在內湖的確有很大的限制,像是今早去疾管署路上就塞了車,距離與時間需相配合,像早上沿佐哥就在車上寫稿。

有趣的是公視董事會中,看到阿信身為新任董事,坐在一群年長的人中間,感覺一整個違和。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件小插曲是,本日華視也跟兩個實習生,聯訪龍應台時該兩位站在遠處,未跟著一起過來聽採訪。據說後來被華視的前輩嚴肅的提醒了這件事情。同時也再次提醒到我,實習時真的要多多注意自己與他者的關係,尤其多注意其他人在做什麼。

這是本日的一個收穫。

 

 

7/30

昨日下午去了公視董事長的遴選,今日一早新聞組的玟惠姐姐為我看稿,花了很多時間給了我很多建議,這才發現自己的稿邏輯滿詭異的,以後也會讓我更注意用字遣詞。比方說,我第一句話寫空轉多時的公視董事長職位,這句話就很怪異,因為職位並不會空轉。

另外自己掐bite時也要更注意,我都放入一些很空洞的bite,像是新董事長邵玉銘承諾自己會盡全力服務等等,應該要放一些實質具體的東西,例如說他的具體願景。

邵玉銘也提到自己希望公視成為 “一股清流”,像大愛台一樣(玟惠姐也提醒到,應多注意他這裡的暗示,所謂像大愛台是否指的是減少比較具檢討及批判性意味的節目)。

另外,昨日龍應台也針對目前缺少客籍與女性董事做出回應,我把這資訊放在最後的os中,考慮到客台的關係,應該要把這段移到比較前面。

總之,要更注重邏輯,考慮客台的連節,細節要更加注意。

下午與鴻偉哥一起去了客委會在中油大樓的布料發表會。有些詭異的是,到場後客委會一直不願意先告訴我們一些相關的基本資訊,像是有哪些廠商合作開發,或是流程的內容,強調布料的呈現會是一個 “驚喜”。即便客委會十分慎重對待這件事,最後的驚喜,即一些自稱創新但事實上好像沒有創新的花布,似乎沒有打動到大家。不過今日在現場認識到一些廣播電台的前輩,大家人真得很和善,有點感人。

但是我竟然又再一次忘記把名片帶在身上,沒有幫上鴻偉哥心中有些歉疚。

以後一定要記得帶名片!

今日的最後,客台的AVID系統出了問題,導致影像檔案叫不出來。這是五六點發生的事情。新聞組的炫哥說,過去公視也發生類似的事情時,新聞來不及撥出,只好撥放猴子的紀錄片。實習生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大家處理,眾人們忙碌的來回奔波,時而激動一下。將近七點時依然在努力中。還好還好,最後大家的努力讓新聞順利撥出。

很佩服新聞部同仁的處變不驚,努力到最後的精神。

今日最後的最後,鴻偉哥與我討論專題的方案們。十分感謝鴻偉哥花時間與我討論,也建議我,直接打電話與受訪者,並且在做一些交談後詢問是否是客家人,作一些直接的電話接觸會是很快認識的途徑。

 

7/31

 

今日一早與小莫姐姐跟傑翔以及我的攝影小伙伴淑惠,到了一個教育部第五屆資深技藝師傅的頒獎典禮。

 

小莫姐事先聯絡好了一位客家籍的得獎人,是一位美容事業的董事長彭春梅。

 

似乎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我一整個早上意識有點模糊,眼皮是半掩的狀態,一直努力撐開,行動也很遲重。但同時也意識到,記者這個職業是不能這樣的。小莫姐姐全程十分的賣力,例如說rundown中有播放影片,小莫姐就去詢問是否可以有影片的光碟可以索取。像這樣的細節都要注意,也要主動自己積極的去詢問。

 

 

 

下午行程較為緩和,值得小小一提的是,辦公室叫了嘉義紅心粉圓的雪片冰,

 

雖然我沒有訂,但是善心的大家以及群宏哥好心分食了一點,有一種人間無憾事的感覺,突然覺得自己很容易被滿足。

 

 

 

本日晚上與節目部紀錄片組的實習生阿高,與節目部戲劇組的亦愷一起去訪問一位北藝大舞蹈系的同學,是為了阿高的作業紀錄片而前去。紀錄片組的實習生阿高事前著實準備了很多,訪問問題都印下來做準備。而我應該算是基於對紀錄片與這位受訪者的興趣而想要參與,非常的感謝阿高願意讓我有機會參加,也感謝新聞組的組長炫哥與我的導師鴻偉哥願意同意!

 

 

 

阿高的主題是客籍的運動員,而我過去的小學同學很多還在舞蹈系,找到這位很厲害的客籍的舞者,最最最廣義的運動興許可以包含舞蹈(或其實不行?),可望這位同學能成為紀錄片的主角。

 

記錄片組的企畫曉宣姐也有一起前去,雖然早已下班時間但是還是為了我們一起前去看看,真的是很令人感動。而且與曉瑄姐聊一聊的過程中,也對紀錄片拍攝有了一些想法與概念。例如說,今天初步訪談認識後,要找出一個受訪者的特點,去切入,然後在拍攝規劃中加入強化這一塊。有時後都在摸索紀錄片觀點與事實之間有些模糊的界線,而曉宣姐表示,其實當我們拿起攝影機時早已不客觀了。這對我來說著實是一個點醒。曉宣姐同時也提醒,拍攝紀錄片要不斷的去懷疑,做查證,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下是小小的題外話:

 

真心覺得因為要拍攝紀錄片的關係,因此認識一個很棒的人,也可能因此交到了一個朋友。而今天的這位紀錄片受訪者真的是很棒,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觀點,發現自己與他可以找到一些有共鳴的話題,例如像是戲劇。講話像有時可以吐出一些像是詩句的話語,聽他說話真的讓我更了解舞者心中真實的一些聲音。

 

國小時讀的是舞蹈班,那時很多同學因勤練舞蹈,也因老師的關係,學業上比較沒有成就感。但是現在,這些同學多年持續耕耘舞蹈,就像是今天這位受訪者,現在可以有時會有機會到國外去作交流,有些也活躍於一些劇團或舞團。

 

想要說的是,從這些人身上,我看到學科真的被過於強調了,人真的只要有專長,不斷的努力都會有機會過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