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電視台後生提攜計畫 新聞部專題組_何昀儒

2020/7/29(三)心得

下午聽了李佩雯老師的「從母豬到台女——探索台灣社會的厭女文化」講座,老師播放Bill Burr的反女權脫口秀片段(https://youtu.be/52XsQhH-wls),並與我們討論其中的性別議題。Bill Burr指出男性在某些時刻也面臨性別不平等的待遇,比如鐵達尼號沉船時,婦女與孩童可以優先乘坐救難船;火災現場婦女與孩童會先被救援;男女朋友約會時,男性被期待要請客,不然會被嫌小氣等等。Bill Burr更打趣地調侃,在這些時刻,平時提倡平權的女權主義者卻默不作聲,根本是雙重標準。Bill Burr進而提出「女權自助餐」一詞,後來衍生為形容某些女性高唱平權,卻只取用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對Bill Burr的論點,佩雯老師認為上述狀況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父權主義的意識形態,父權社會的價值觀認為男人比女人雄壯威武,所以在遇緊急情況時,男人被期待要讓女人先被救援。老師表示,將此類性別不平等怪罪於女權主義,是一個邏輯上的謬誤。

聽到這裡,我想到上學期在做家暴專題時,意外得知有許多家暴案件的男性加害者,其實長期也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不少案例是丈夫長期受妻子言語暴力,卻因傳統上「男性就是要容忍;被老婆罵罵無傷大雅;男性因為言語暴力而打113求助,也太玻璃心」等觀念,讓這些男性不願意向外求援,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長久下來,累積的怒氣與不滿很容易演變成肢體暴力,在此狀況下,男性本身也成了父權意識形態的受害者。

那次採訪後,因為自己原有認知遭受很大的衝擊,我便去看了許多男性協會發表的文章,發現在離婚爭監護權官司的部份,由於現在「經濟條件」已非取得監護權的唯一標準,反而是以「小孩由誰監護撫養,會獲得較好的身心發展」作為評估重點,造成一些「男主外、女主內」生活樣態的家庭,爸爸與小孩不親近,在爭取監護權時處於相對劣勢。

因此,我很認同佩雯老師所說的,在推動性別平權時,不該把男性當作敵人。即使是父權的代表--大男人主義信奉者,也會有踢到鐵板的時候,他們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可能成為受害者罷了!放遠來看,性別平權並非要削弱某些群體的權力地位,而是把大家從父權體制的桎梏裡解放出來,讓每個人都有自由和空間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並且在任何狀況下,都能獲得公平的對待與幫助。

arrow
arrow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