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懷偏鄉社區的政策,在這些偏鄉社區投注資源、擬訂營運與發展計畫,這其中包括了構思政策的單位對「偏鄉社區」的想像,資源的給予、運作的方式、審核及評估成效的標準會因著這個想像而成形。當這個想像不夠真實,執行成效就會與理想有所差距。


    新竹縣某地區人口結構多高齡者,他們忙於農事,種植出甜美的柑橘,靠口碑取得財源。資訊時代,網路及品牌行銷或許能幫助這個地區的農特產發展得更有聲有色,但這些年事已高的長輩農忙之餘無暇到數位機會中心上課,更別說他們對電腦的恐懼讓他們駐足不前。該數位機會中心原來由一個偏鄉小校所承接營運,當小校人力無法負荷教育部所開出的量化數字標準,無法達到多少人次來使用、多少新進學生、多少新住民、多少婦女等等而宣告無法再申請計畫,這個機構也無法過度給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營運,因為當地社區實在太多老人家,老人家對電腦抗拒、缺乏想像而不覺得有需要,加上社造與行銷是一種專業,不是數位機會中心開幾堂部落格課程就能讓居民學會與應用的。「給魚不如給釣竿」,在一個多為老人家構成的社區來說似乎有些天真。主任直言,不如直接把補助數位機會中心運作的錢全數拿去請社造與行銷方面的專家來幫助這個社區發展。


    從資訊志工團隊領隊老師口中得知,主任過去四年對數位機會中心不遺餘力地投入,即使沒有多餘的津貼,主任還是會在晚上請輔導團來為社區居民開課、在六日請明新科大的資訊志工為小朋友開課,幾乎每次到場關心狀況。今天在電話中也聽到主任激動地說她也想休息、也要回家陪家人,但沒有足夠的資源時,她無法找到其他老師來做這個計畫因而只能自己出面,同時,即使她付出這麼多心血在執行計畫,社區仍有他本身的條件限制讓教育部的數位機會美夢成為天方夜譚。她說她真的支持不下去了。


    整個行政層級中雖有地方政府和輔導團,但看不見地方政府的作為,主任也直言她不明白輔導團的角色何在?就她的經驗,曾經有輔導團(新竹教育大學)真正給予過實質幫助,但後來接觸的兩個輔導團(承揚與明基友達)都像一個「監督」的角色,監督他們有沒有按時開課、監督來的人數有沒有達到標準、監督有沒有完成教育部的規定,這不僅無法幫助到他們,更添加了許多壓力逼得一個可能不適用這套政策的地方單位喘不過氣。


    主任很擔心她所任教的學校受創,不願意受訪,但很感謝她在電話裡告訴我這些資訊。可能須要再多方瞭解一些個案狀況,也要連絡縣政府教育處看看,蒐集更多資料禮拜五去問問看教育部。


    今天遇到了兩個值得敬佩的人,一個是那個偏鄉小校的教導主任,另一個是明新科大資訊志工團的領隊老師。領隊老師送我們離開的時候跟我們分享,他希望他資工系的學生畢業後不只在科學園區找到一份職業,更希望他們心中能有一份志業。真感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