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提攜心得|第七週|新聞部採訪組黃凱靖

 

2020/08/17

 

這兩天把第一則人物專題拍攝完畢,週日去採訪完,今天就先全力趕稿;昨天採訪法克筆人聲樂團的時候,感到滿自在的,不只是因為本來就認識,而是因為可以在採訪過程當中感受到他們對於音樂的熱情、執著,即使是練習都能讓人起雞皮疙瘩,不過短短一小時的採訪,讓我接收到他們滿滿的能量。其實我滿擔心這則專題的畫面不夠豐富,因為時間不太好喬,近期也沒有什麼阿卡貝拉相關的音樂比賽,而馬克筆的團員們因為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練習時間也不固定,因此我拜託馬克筆的團長(剛好我認識)能不能提供我一些他們之前去比賽的畫面側拍,以及授權給我使用他們YouTube頻道的影片,幸好都很順利的取得同意。

 

寫稿的時候按照自己之前企劃好的架構去寫,不知不覺就越寫越多,這則專題最後成品可能到達4分鐘的長度。薇如姐針對我部分的用字遣詞給了一點建議,像是「團員都不太會說客語」改成「對客語稍微生疏一些」看起來更婉轉,還有針對幾句比較籠統帶過的字句做修正,我自己覺得改完之後看起來挺流暢的,希望實際做出來的成品也能如此。

 

2020/08/18

 

今天跟彥樺到桃園觀音去拍攝「竹編、草編」的專題,花了一下午的時間,覺得整個過程很舒服,歐鴻金火先生真的人好好,而且全程幾乎沒有說到幾句華語,都是說海陸腔,真的很親切!

 

去的路程花了一個鐘頭,快到的時候一度找不到歐先生的家(大哥甚至開進竹林裡,真的很不好意思)費盡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到了;才剛下車,歐先生就很熱情的招呼我們,歐太太還先切西瓜請我們吃(其實兩位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了,不過看起來真的還很健康靈活)。整個過程其實都像是閒聊一樣,當作自己是一個要跟老人家請教事情的年輕人,有一種跟自己阿公阿婆說話的感覺,很溫暖。

 

歐家古厝目前沒有住人,所以歐先生就拿來放他的竹編作品,另外還有兩間小房子,也是擺放他跟太太的作品,可見這些年來歐先生累積了很多作品,而其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作品都有,歐先生都非常仔細的跟我們解釋用途,有很多是以前農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像是雞籠、菜籃、捕魚簍、斗笠之類的,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已經很少看到的東西,也已經很少用到,儘管如此,從歐先生的口氣當中,還是可以聽得出來他對於竹編的喜愛,以及想要介紹給年輕一輩的心。

 

「現在用不到了,也沒有人要學,覺得很可惜也沒有用啊!」這是採訪過程當中,每每我問到關於傳承的問題,歐先生都會說的話,聽得出來他想要傳承,卻無可奈何,因此他說,只要有人想要來參觀、調查、採訪,他都會覺得很高興,因為終於有人看到這些傳統老工藝。其實不止竹編,歐鴻金火的太太-歐王玉珠女士,本身也是草編達人,擅長利用收割曬乾的禾稈,來做很多東西,像是堅固的草繩、草椅,甚至是小朋友的童玩;歐鴻金火夫妻在竹編、草編技術上互相幫忙,齊力傳統工藝努力,是很難得、很令人感動的。

 

歐太太也實際示範簡單的草編給我們看,可以發現,草編不一定多複雜或困難,一把小朋友的玩具草刀,經過歐太太的巧手,十分鐘就可以完成,還有在鄉下地方常常用來快速生火的「草結」,也是用禾稈去做;做完歐太太還把這些東西送給我們,真的是很有趣!

 

很可惜的是,歐先生說他現在年紀越來越高,開始要拄著拐杖走路,也漸漸使不上力,所以像砍竹、剖竹這種需要出力的工作,只能請年輕人來幫忙,而一些比較大型的竹編作品,現在要做也已經比較困難;也因為這樣,以前還會出去教學、受邀參加活動的歐先生,現在也比較少出門去了,常常是活動單位直接來外借作品去展示而已。

 

今天還在一片稻田、竹林以及陽光底下做stand,直接吃螺絲好幾次(安慰自己:曬太陽有益健康)(雖然我們回來之後也發現沒對到焦不能用就是了)。

 

總結來說,是很充實、溫暖、感到親切的一天。

 

2020/08/20

 

今天主要是掐bite以及把第二則專題的稿子完成。在寫第二則專題的稿子時,我發現因為受限於當天拍攝的狀況,所以最後呈現出來的架構,跟我當初想的企劃有一些不太一樣,例如本來在第一段安排要先稍微介紹一下竹編,看能不能拍攝到歐先生砍竹子跟做竹編的畫面,沒想到因為歐先生現在年紀比較大,所以做這些可能比較困難了,因此我的稿子在開頭的時候,改成敘述歐先生的生活場景、簡單背景出發,再帶到竹編工作室,用大量作品的畫面跟少許資料畫面;另外,因為竹編的畫面較少,所以在NS的部分可能會比較欠缺,因此薇如姐特別提醒我,可以加入歐先生解說作品、或是奶奶在後面做草編的NS,這樣整則專題看起來比較不會太枯燥、也比較生動。

 

另外,今天第一則專題的部份也大致完成了,現在剩下CG的部分放進去就差不多了(感謝彥樺用心剪輯,希望下禮拜新聞部的檢討會可以順利)

 

2020/08/21

 

過音、補拍stand,今天是使用聲音頻率比較高的一天。早上在最後確認過稿子沒問題之後,就先去找徐老師順稿了;竹編跟草編,我一直以為只能夠用華語直翻,沒想到徐老師跟我說,竹編可以說成「kauˋ medˋ er」,而草編則是可以說成「kauˋ coˊ」,真的是滿有趣的(果然還是需要老師,才會知道最道地的客語說法),每次找徐老師順稿的時候,徐老師都會稍微聊聊天,說一些我不會知道的小知識,尤其很多時候跟客語單字的源頭有關,像是我的稿子念到了姓氏「王」,在我的認知裡面,為了跟「黃」姓區別,所以唸成了「ong」,結果徐老師說還是要唸成「vong」,因為本來寫王梨、後來變黃梨(跟鳳梨的寫法有關係)。順稿順便學到新知識,其實是滿不錯的~

 

正式過音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稿子很多客語唸法是我比較生疏的,所以吃了滿多螺絲(不過還是順利過音完成啦)重頭戲根本是補拍stand,因為在桃園觀音做的stand沒有對到焦,所以我跟彥樺在客台附近重拍,忽然想到公視B棟前面有一小排的竹子,於是就跑去那裡拍攝,沒想到我卡詞千百次就算了,還發現我們的麥克風從去桃園開始就一直接觸不良(難怪很小聲),還有一直被路邊的車聲打斷,幸好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stand,撒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20後生提攜計畫 後生12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後生提攜計畫 的頭像
    後生提攜計畫

    客家電視-後生提攜計畫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