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4 星期二

  下午參與動腦會議,關於尚未開始的《客家電視年度音樂專輯》節目,因為亦娌姊是第一次參與這個音樂節目的製作,想要做許多創新,所以算是參與到一個新節目的發想吧!真是個難得的機會!在會議前,我有調查五位金曲歌手發源地和新專輯概念,當然還有歌詞(其實是因為聽不懂),並嘗試用自己聽完歌的感受揣想歌手的風格,但到會議當場,聽小羽姊分享他在歌手的臉書專頁上所獲、其他前輩們對歌手可能人選過去的表演場合、曲風、和這個節目原型的分析;更何論子軒哥對於歌手們發跡的Livehouse舞台的了解了。這些資料都讓會議在節目的新舞台發想上,都更有幫助、更有效率。除了再次喟嘆自己的不足外,我對節目企劃又重新嚮往了!有一說:學英文不會老人癡呆,因為要不斷背單字;以此類推節目企畫也是,要不斷吸收新知背資料啊!這幾天一直閱讀新知,也許對不會賺大錢,但每天都覺得很滿足,有更飽滿的感覺。下次會議是兩週後,希望我也能有什麼值得提出的想法啊。

   也因為這次會議,我更認識黃瑋傑這位客家歌手!特別喜歡的是<阿芳仔个家族農業史>這首歌。今天和曉宣姊討論到做紀錄片,除了是滿足拍攝者對他人故事好奇的欲望之外,更強烈的欲望是想對「時間」這個永恆不敗的破壞者挑戰。黃瑋傑這位畢業自音像紀錄所、輾轉從體育系回到農村故鄉再踏入歌壇的歌手,寫下這首歌,比起對現代化的批判,我想更深刻的是他如何記錄這個關於"衰微"的故事。無力讓劇變暫停,只能為歷史延壽,黃瑋傑對於時間的奮力一搏使我感動。

  我一直喜歡攝影和錄環境音,但始終說不出除了留下紀錄外、聲音和影像之於我的意義,很高興今天曉宣姊花時間與我對談許久,還有子軒哥的介紹我才能認識以前不會聽的專輯,才有機會有一點點瞭解,是什麼讓音像創作人們能在經濟不穩定的情形下持續不懈。「與時間抗衡」,雖然不敢保證我能拿出什麼了不起的結果,但這個命題我想是值得奮鬥一輩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