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心得  201279日星期一天氣晴心情佳:)

    不知道每家新聞的會議都是怎麼開的,但我滿喜歡客家電視台的模式。第一次參加新聞採訪組的晨會,感覺有點像是過去自己參加過的社團在開會—每個人都有機會說話(炫哥也會cue實習生,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要發問),每個人掌握到的消息都有被分享和討論的機會;不同線的記者間不是獨來獨往的個體,大家是一個團隊,共同討論今天的新聞內容及新聞呈現。早上看到大家才坐在一起討論,稍晚就看到期錚跟玟慧姐的新聞報導,覺得好有趣:)

 

    客家新聞記者人數好少,晨會中只看到四名文字記者,分別跑不同採訪線外,許多時候也要製作專題報導;其他新聞節目如村民大會亦同,三名記者分工,從企畫、聯繫、識讀教育、實地錄影到製播都要全程參與,真的滿辛苦的。但整個新聞部辦公室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很緊湊、很競爭、分秒必爭的感覺,氛圍滿平和溫馨的,跟過去對新聞界的想像不太相同,這大概跟各家電視台的性質有關:其他新聞台24小時都要播報,在收視率的競爭下必須要搶最新、最勁爆的資訊,因此辦公室的氛圍就與公廣集團新聞室的氛圍不同。

 

    來到客家電視台一個禮拜,還沒有真正下去瞭解跑新聞跟製作新聞的詳細細節,早上的課程稍稍談到了記者採訪過程中問問題的方式。除了先對議題作瞭解再去採訪之外,講師也提到要先準備一些可能的答案提供給邏輯或表達能力不甚清楚的受訪者(不過我不太同意這樣的做法,這個動作比較像是引導受訪者的回答,不是討論。即便受訪者的邏輯或表達能力不清楚,我們也可以利用像是"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這樣的方式來互相幫助理解吧@@)。比較有趣的是,講師本身有辯論方面的專長,因此他也援引辯論中關注的幾個焦點給採訪記者建議:界定需求、說明關聯性、解決力多寡、損益比為何。以日前袁惟仁『金曲獎流行音樂獎應廢除客家與原民項目』一說為例,在採訪袁惟仁的時候必須先去釐清袁惟仁提出此一說法的目的與思考脈絡為何,進一步要共同釐清他的目的是否與『廢除客家與原民項目』有直接關聯。若真有關連,便須再去考量做這件事的實際面以及做與不做之間有何利弊。不過對我來說這仍有些抽象,可能需要對記者工作更深的接觸才能有比較具體的瞭解。期待之後的學習生活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