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部 羅建富

 

今日兼維哥讓我和佩甄看一下之前請來賓們回答的問題回收單,試著從他們回答問題的答案中,找出比較特別或是可以做討論的部分,隨後選出6位來上節目的來賓,其實每個人都有認真回答問題,但是可能會考慮到來賓們彼此的個性和年齡,來預期出可能會製造出來的效果,比如柏謙回答的答案雖然簡短但很有自信,可且相信他在節目中帶來的效果是明顯、可以和其他來賓做對比的,他也因為來過很多次所以知道該如何接話或是掌握節奏,而止妤和李佳則是也是因為能夠掌握節奏和很能夠適時的插話,製造當下節目的效果,當然也是因為回答問題的部分也有回答出能夠討論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成為希望來的來賓名單,而其他人如慧卿,在回答中比較能看出會有已較成熟的角度來回答問題的感覺,所以也可以拿來討論還有和其他來賓做一個比較,或是說展現不同視角的看法,昊澂的部分則是會以一種講道理的方式來看待這次的題目,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感覺得出來是很有想法的人。總結來說在選擇來賓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可能要考慮能討論的面相或是互相比較製造出的效果,來賓的個性,各個來賓對於節奏和插話的能力,有沒有想法或是有特別的地方能夠展現,以及全面來說有沒有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下午看了一部分光的孩子的電視電影,後來找到時間問了沛哥關於節目製作相關的問題,因為我比較好奇客台很多節目都是以委製的方式去進行,自製的節目目前看起來相對起來比較少,所以想知道自製和委製之間的差別,為什麼會有這個狀況的發生或是什麼時候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以及是怎麼想出和客家有關的節目,比如:後生大聲公的發想、形成的原因,因為族群頻道畢竟和其他商業電視台不一樣,不能只是一昧的做娛樂節目,客台出品的的節目還是需要保持族群頻道的中心思想,所以限制相對來說多了一些,所以才會有問題想了解。沛哥跟我分享了當初後生大聲公的形成狀況,也跟我分享了委製節目一家之煮的細節,比如委製節目的腳本或是主題發想是不是需要經過沛哥的過目,了解節目的ROUNDON是需要給沛哥看過的,以及一天大概會是錄三集,能夠感受到其實錄節目是很累人的,因為必須趕在一天之內錄三集,當天需要很早做準備,要裝台、化妝、測試、RE流程,都是對工作人員有某種程度的壓力,但我也覺得很有趣,對於節目的產生還有分類,以及電視目前會出現的各種現象或是說狀況,希望在日後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或是觀察電視台對於節目製作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後生提攜計畫 的頭像
    後生提攜計畫

    客家電視-後生提攜計畫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