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製作,是一個很特別也很珍貴的學習經驗。從選題、資料蒐集、聯繫、採訪、到後製,客台都試著讓我們自己完成。實作的過程,也讓我們更深刻體驗新聞工作,看到自己還可以再加油的部分:)

     新聞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塊是資料的蒐集,包括採訪前對議題的認識、對採訪對象的瞭解,以及回來後可能要找更多的資料去支持、反對或延伸被採訪者的話。一開始在相關計畫的網站上看到一份資料,顯示全台灣有188個數位機會中心,但實際去看今年仍有連結(代表今年仍在營運)的數位機會中心數量,發現少了70間,但這意味著什麼呢?從資料面上能不能看出些什麼?社區組織承接跟學校組織承接有不一樣的成效嗎?跟輔導團的專業有關嗎(例如由大學來擔任輔導團會不會較幫不上忙社區營造與社區行銷的部分)?諸如此類。我很蠢地列出了一些比值,但看不出或是不會看這是否呈現什麼樣的結果。由於對統計反感,上學期沒有選修這門科目,但瞭解一些統計概念應該有助於未來蒐集資料與解釋資料,這是須要學習的一個部分。

     採訪過程中問了教育部兩次經費方面的問題,但不知為何教育部方面的人員總是告訴我行政院撥給整個計畫1.4億,1.4億要分給四個子計畫,我們關心的這個計畫只是其中一個,但卻不說明清楚這個子計畫實際分配到的金額有多少。於是只好到行政院主計處、教育部會計室找找看有沒有相關資料。這也是第一次造訪這些網頁,找了很久,感覺很不便民,但也反映出自己對這些項目、這些表格、這些專有名詞瞭解很少。

     與人接觸也是一門藝術,我也沒什麼惡意,為什麼對方感覺很緊張、甚至有些時候有一點點嚴肅呢@@ 在做議題性新聞的時候,要怎麼問話、怎麼提問、怎麼表現,才會使對方感受到你來意良善、才願意跟你認真討論自己的看法?

     另一部份是寫作。前前後後被改了十遍左右,可能是採訪前的立論不明確,訪bite時擷取到的資訊回來不一定好用,以致採訪回來只能拿既有的bite做文章,也可能是自己的邏輯不夠好,不太善於組織。總之未來要參與新聞工作,要學習的事情還真的很多:)

     這次的專題製作告個初步段落,很感謝給予指導的大家,獲益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