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2(六)

 

 

壢場的櫻桃小丸子見面會,對我而言,這場活動不僅只是單純的活動協助而已,而是下場活動的觀摩及學習──為專案企劃做準備。

        一開始的場佈,就必須將靈機應變四個字發揮狀態,依實際場地、天候狀況、人潮動向等做調整:風太大不適合擺海報就改為貼在帳棚上;民眾會被「可與人形立牌合照」的誘因吸引就更改擺放位置來吸引民眾。在活動前的宣傳上,則有主打的市場:小朋友喜歡汽球就以氣球先引起小朋友注意,進而拉攏整個家庭參與活動;有SOGO、影城、停車場等地利之便讓人潮來去眾多,如何在人潮穿梭馬路的幾秒間喊出重點式口號,讓民眾能停下腳不了解活動並願意為此停留……等,都是活動前的重要學習項目,也讓我思考,如果是我要辦活動,是要選擇像這樣以當地人潮去留為主的取向,或是要更多的宣傳讓民眾會自願到達場地?這跟場地優勢的選擇是非常有關係的。

        活動開始後我的工作是協助小丸子,屬於較機動且自由的,就像當初「落日」記者會遞麥克風的角色一樣,能站在觀察視野最好的位置,觀察整個活動的進行狀況──小朋友是不是能夠配合小丸子舞動?主持人的帶領與民眾間的互動關係?現場整體氣氛是?如果遇到較特殊或過度熱情的民眾主辦單位該如何反應?好多好多自我提問都能在整個活動的進行中一一為自己解答。又在小丸子人偶的協助上,該在什麼時間提醒能讓小丸子得到最多休息的機會,卻又能適時著裝完畢,不影響活動流程;對操偶師的活動告知方式;協助帳篷隱密性讓路過的民眾無法得知帳篷內部狀態……等,都是在活動職責裡的學習,相信這也是企畫者在職責安排的用意吧?!

        在踩街時,則是整場活動中最多“可能有突發狀況”的時候,要過馬路時民眾的安全性?小朋友會不會過度興奮不受家長控制而發生危險?定點拍照的秩序?這些問題在遊行開始前我都預想了一輪,但又想到我的職責是負責小丸子的開道與宣傳,有事會有負責的夥伴處理,只要幫忙注意現場狀況即可,對團隊應該抱予信任的態度。所幸什麼大狀況都沒發生,反而是小丸子的親民互動讓民眾開心不已!
活動的實際操演果然可以學到很多,在相似活動的規劃中也有更多的思考方向,吸取優點,改善缺點,讓台北場的小丸子能在活動歸規劃上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