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過去,應該為這三十天所學的東西做個整理,好讓大家知道,我們到底學到了甚麼。

前兩周的課程,對我而言就是再次審視大學所學,對於甚麼是新聞、甚麼是分鏡,我認為大學時的答案,跟我實習後的答案肯定不一樣,所以這些課程就像是一個引子,讓我提起思考,重新建構一個新的答案,至於我現在的答案是甚麼?就留到實習結束時再跟大家說吧!

在實務部分,最先接觸到的當然就是攝影機的使用,我覺得我應該是最幸運的實習生,而客台應該是最有種的電視台吧?居然敢讓一個連大學畢業文憑都還沒拿到的小朋友扛一部一百二十萬元的攝影機,雖然聽說他們都有因為我們的關係而替攝影機保保險啦,但還是覺得這種對我們實習生的信賴以及把我們當成正式員工使用的態度令人想要替這裡付出更多。

攝影機的用法應該這裡就不再贅述,畢竟看說明書本來就不是台灣人的習慣,所以想知道怎麼使用就趕快來當這裡的實習生吧!

值得一提的事情,其實是出外攝影的經驗,理論在實戰的世界其實只是輔助(當然你不能忽視基礎,沒有基礎你根本無法應付千變萬化的世界),新聞攝影有趣的地方就是時間永遠都不夠用,當你還在回憶攝影口訣時,吳敦義已經講完話了;當你還在慢慢開腳架時,身旁的攝影大哥已經把攝影機上肩去拍突發的抗爭活動;當你把攝影機上肩準備對焦時,你會發現你跟受訪者間已經有了一道攝影大哥之牆,而且不是我要說,這堵牆還滿凶狠的,你沒卡好位就只能撿一些剩菜剩飯了。

「快、狠、準」,我覺得這應該就是新聞攝影的最終心法了,要快到可以預知未來,要狠到可以擠進肉牆,要準到畫面清晰銳利,對於這三項我的進步空間似乎還是很大,看我老師檢查我母帶時搖頭的次數便可略知一二,但是探索的過程真的很耐人尋味,就跟上一篇《失誤》一樣,經驗總是在類似這樣的情形下不斷成長。

來客台當然不只學攝影,一個月下來,我真的覺得我的客家話進步好多,連我老媽都感覺出來我進步不少,至少我從一個連聽都聽不太懂的人,變成一個幾乎聽得懂會講幾句話的客家人,哈哈,再待一個月我應該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吧?特別的是,我幾乎沒有太刻意去學,就是聽一句,然後默默記下來,有機會就用用看,忘記了就問人,遵循這種模式學得真是開心又有效率,難怪人家說學語言環境很重要囉!

這個月,可以說認真至極,做的多,睡得少,生活規律不卡卡,雖然幾乎很少睡滿六小時,所以導致第二天都像陰屍路一般騎摩托車上班啦,有時回過神才發現我人已經到公司了,這種生活還要過一個月,哈哈,奮鬥吧!後生人!希望八月的專題製作還有微電影可以把我帶到人生新高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