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後生12班的心聲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0/07/23後生提攜計畫-Day 14 心得

部門:行銷企劃部

實習生:廖惠玲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生提攜心得|第三週新聞部採訪組黃凱靖

 

2020/07/20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部攝影組  黃詩婷

2020.07.15

今日是首次跟採訪的日子,和修語導師一起跑了環保署記者會以及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典禮。

養豬肥水沼液沼氣全利用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24日

  下午我跟著沿佐哥去「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為完成有關性侵害專題的一塊拼圖,目的是想把焦點放在平常較少注意到的男同志與跨性別者的性隱私侵害情形。透過此採訪讓我很驚訝的是,女性和男同志、跨性別者遇到性隱私侵害時,他們著重的點是不同的,當生理女性的裸照或者是尺度較大的照片被公開時,她們大多希望可以在各大平台趕快下架所有的照片、影片,不過對於男同志及跨性別者來說,他們可能原本就會在部分平台交流他們的私照,甚至是性愛影片,這些純粹是自主想分享給屬於同一個圈子的人,因此受訪者也提到,如果法律在處理性隱私侵害一事,面對女性與男同志、跨性別者都使用同一種解決方法的話,也可能會侵害到男同志與跨性別者在平台上傳私照的權利。另外,「由誰告發?」也是這次採訪的重點,最好的答案應該是要由當事人主張受到侵害,畢竟如果要讓網路警察去查私照外流,這便是公權力介入私人隱私,警察該以甚麼標準去判斷在網路上流傳的私照是必須下架的,而哪些又是個人自願公開的? 這只有當事者自己最清楚。此外,我們通常會忽略掉,男同志與跨性別者其實比女性還更不容易去求助別人,因為他們在求助別人的當下就等同於向大家出櫃,也就是說,比起私照外流,身份認同才是他們更在意的事情。

    關於性隱私侵害,受訪者提到在上傳照片、影片時,馬賽克臉部就是保障自己最好的方法,他也希望立法可以在面對女性、男同志及跨性別者能有不同層面的處理方法,以路人觀點來說,不要看、不要傳、不要載,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說了這麼多,看來還是得回歸到教育上,現在雖然有性教育,但是仍不夠完善,情感教育、情慾教育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透過今天的採訪,我真正體認到自己平時看事情時,總會習慣性地以自己的觀點去思考,但是,這世界上多的是和自己不一樣的人,而看法不同不一定攸關對錯,需要做到是尊重多元。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習心得

節目部 劉有容

7/22

      繼昨天去苗栗外景,今天又是進棚的一天,今天的節目內容是關於蓮子的大小事,其中有試吃跟剝蓮子的環節,就要特別注意畫面上要保持穩定清楚,就像前日擺拍菜餚時要以鏡頭的畫面為重而非以實際上的樣子,畢竟觀眾只會看到鏡頭內的畫面。就如演戲雖是演,要力求真確,但為了畫面好看一樣要有所調整。主持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是星期一Rita姐或是依姐主持農食單元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主持風格,因為雖是訪談節目,但如果單純只有聊天,觀眾就會感覺無聊沉悶,所以適時的保持節保持能量是很重要的。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22

新聞部攝影組_吳彥樺

一早開完會後,馬上把去華視參訪時採訪鬧熱打擂台的影片拿出來剪,真的是好不容易拼湊出影片,我覺得影片這種東西就是拍了剪了,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什麼鏡頭沒有拍到當下可能沒有發現,但一剪就知道出問題,像是採訪時受訪者提到的某樣西,如果是現場發生的事情,沒有拍到真的悲劇,回去剪時就會很痛苦,沒東西好剪啊啊啊...

星期一拍的頒獎帶子,經過不同導師的講解,我每次都學到不同的東西,像是映婕學姊今天讓我對著佐哥的文字去配畫面,自己剪還以為免強及格,對文字剪才發現自己差得遠勒...同樣的鏡頭不能接一起,pan的鏡頭到定位要等幾秒不能又繼續動,光是這兩個問題就讓我頭很痛,我雖然有做到拍各種構圖,但相近的還是太多,更不要說內文中有提到,像是個委會主委講話、劉勝權醫師畫面不夠這種蠢問題,虛心受教,趕快筆記,繼續努力QQ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生提攜計畫每日實習心得_第七天7/14

節目部 兒少組 林辰潔

昨天晚上我臨時接到導師的訊息:原本第三場外景才要跟去現場的我,居然隔天直接跟著第一場一起去!然後隔天一大早6:30從出發,幸好爸爸剛好在家可以這麼早載我去,很感激有這個機會可以跟著兒少組的企劃與製作、跟著出演的小孩家人經紀人、跟著導演攝影組,一起到鄉田有機農場,看著實鏡節目的誕生。
大家頂著烈日,下午場還有可能藏在草叢裡的隱翅蟲,小孩子喜歡跑來跑去要顧情緒與畫面,但是大家都很有耐力也很感恩,因為若是天氣不好下雨,節目還是要出人力,經費還是要花下去,其實真的如同李屏風攝影師在【乘著光影去旅行】的紀錄片裡面所呈現的:珍惜環境中每一寸資源的使用,且尊重天、時、地、利、人和的智慧,要感謝所有促成這個畫面的自然環境跟人與時空,每個人互相幫忙(像是企劃中暑製作去補、為了畫面導演跟我一起移動農用推車)、互相調整(孩子的個性展現與肉肉操偶師的配合、為導演、企劃遞腳本跟水、家長經紀人跟我為出鏡的孩子遞水、擦汗、安撫情緒等),也互相理解(導演耐心的引導小孩、鴻儒大哥跟小孩玩買賣遊戲、最後孩子主動來找我玩倫敦鐵橋),這些都讓我很感動,節目的組成是集眾人的技術、時間,集大自然的天氣、時光,集電視台的經費、資源,集節目部的創意、衡量,還有之後的後製,才能完成的,況且我們今天出去外景一整天外,還要回來錄製棚內的小朋友烹飪畫面,所以其實這只才佔了一部份而已。
企鵝亭蓉導師還跟我說,做節目的重要人物可以比喻作三角的結構,製作人在最上面,下面兩腳是執行製作(可行)與企劃(發想)(像導演),彼此互相制衡像是國家的三權分立一樣,一起在有限的經費內,可以達到彼此理想中的優質作品。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來拍實境的節目,都會讓導演跟劇組面對控制與引導的兩難,像是每一幕到底是要展現小朋友自然的行動,或是要引導他們做腳本想要的發展?這對於導演來說也是種平衡被動與主動的難題,也是智慧。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門:節目部

實習生:劉有容

日期:2020/07/17-18

翻了好多家族群組研究怎麼樣比較像,做皮卡丘長輩圖真的很有趣,沛哥犧牲色相拍皮卡丘照,我一定是要好好做成長輩圖。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門:節目部

實習生:劉有容

日期:2020/07/17-18

翻了好多家族群組研究怎麼樣比較像,做皮卡丘長輩圖真的很有趣,沛哥犧牲色相拍皮卡丘照,我一定是要好好做成長輩圖。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生提攜心得|第二週|新聞部採訪組|黃凱靖

 

2020/07/13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六第一次拿著攝影機到華視做參訪拍攝,到了現場就開始架腳架做練習,不過因為現場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做移動,所以拍到的素材蠻有限的!也是第一次拍攝受訪者,前一天群宏哥告訴我們拍受訪者的訣竅,在第二天馬上就用到了。今天回來看帶子,覺得有很多部分沒有處理好,不過我還是想要盡量把它變成好看的帶子,希望可以快點剪完成品,給老師們鞭策。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門:行銷企劃部

實習生:廖惠玲

日期:2020/07/17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組別: 新聞部 採訪組 

姓名:邱巧昀

日期:7/17       

  今天盡新聞的四大報紙頭條都是在說同一件事-直升機避撞民宅,2飛官墜機殉職,遇到這樣攸關生死的嚴肅話題,我特別請教儷齡主播是否有些詞彙是我們該避免的,主播回答碰到這種新聞,不論是主播還是記者都要使用中性的詞彙為佳,直接說「死亡」或「過身」即可,不要說到比較通俗的「消忒」或著是有宗教意味的「變仙」等等,另外,主播也建議我們可以對此多做點功課,她提到不同年紀的人去世也有不同的用語,譬如高齡的長者過世要說他的「壽年」係幾多歲,若是夭折的小孩子就要用「損忒」;此外,主播也提到客家話對於下雨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講法,譬如毛毛雨是雨毛仔,雨毛屑仔則是指密而細的小雨,差一個字意思就不大相同了。盡新聞結束後,儷齡主播讓我跟凱靖試著練習讀一篇報,凱靖打頭陣練習播報蘋果日報的新聞,而我選擇播報天氣,才發現我站在鏡頭前總會比面對真正的人群來得緊張,總會吃螺絲,難道這是鏡頭恐懼症嗎?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聽《公視P#新聞實驗室》君竹的演講,特別有感的是他說要突破異溫層,必須把好的內容(良藥)做包裝(裹糖衣)。君竹製作的《記者真心話》系列,有別於公視其他節目,他大膽採用網路風格、大眾化的手法包裝議題,其中不乏使用較強烈的詞彙下標題、穿插梗圖、動畫效果等等,以吸引閱聽人的注意力,影片也成功獲得高點閱率,〈Vol.2「媒體洗腦」完全破解!紅色滲透是啥?〉甚至破百萬點閱。然而,風光的同時也遭受不少質疑。但我覺得君竹分析得很有道理,既然現在媒體大多以商業為導向,產製新聞的目的是為了謀取利潤,照理來說在自由市場經濟激烈競爭下,應該要能產製出更優質的新聞,就像餐廳業者,各家比拼美味與創新。追根究底,問題就出在觀眾雖然嘴巴嚷嚷要看中立客觀的新聞,實際上卻愛腥羶色的內容,人性是懶惰的,重要但艱澀難懂的新聞總是乏人問津,在此情況下,如何將複雜的議題轉譯成淺顯易懂的語言就很重要。

近年許多評論時事的Youtube頻道竄起,最著名的就是《博恩夜夜秀》,團隊將枯燥乏味的社會議題轉化成脫口秀〈欸!〉系列,用談笑風生、幽默諷刺的方式針砭時事,身邊許多平時不關心時事、政治冷感的同學,因為看了《博恩夜夜秀》後,開始願意了解與關心社會議題。很認同君竹所說「當普遍民眾都養成大魚大肉的重口味,你要吸引他們注意力,不能端出清粥小菜,要把蔬菜拿去炸。」唯有投其所好,才能讓同溫層外的人們聽我們說話,我覺得只要秉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原則,適度迎合觀眾喜愛的敘事方法,是值得被嘗試的。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組別: 新聞部 採訪組 

日期:7/17

  今天盡新聞的四大報紙頭條都是在說同一件事-直升機避撞民宅,2飛官墜機殉職,遇到這樣攸關生死的嚴肅話題,我特別請教儷齡主播是否有些詞彙是我們該避免的,主播回答碰到這種新聞,不論是主播還是記者都要使用中性的詞彙為佳,直接說「死亡」或「過身」即可,不要說到比較通俗的「消忒」或著是有宗教意味的「變仙」等等,另外,主播也建議我們可以對此多做點功課,她提到不同年紀的人去世也有不同的用語,譬如高齡的長者過世要說他的「壽年」係幾多歲,若是夭折的小孩子就要用「損忒」;此外,主播也提到客家話對於下雨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講法,譬如毛毛雨是雨毛仔,雨毛屑仔則是指密而細的小雨,差一個字意思就不大相同了。盡新聞結束後,儷齡主播讓我跟凱靖試著練習讀一篇報,凱靖打頭陣練習播報蘋果日報的新聞,而我選擇播報天氣,才發現我站在鏡頭前總會比面對真正的人群來得緊張,總會吃螺絲,難道這是鏡頭恐懼症嗎?

  下午後生們一起去參觀〈後生大聲公〉的節目錄製,深刻發覺節目跟新聞是兩個相差很大的領域,新聞要求快、求新,常常要到現場採訪剛發生的事,算是比較動態的,而節目相對來得靜態許多,節目的企劃要先擬好,主持人、來賓要事先約好,並且先問過每個來賓對於該主題有甚麼個人經驗與心得可以分享,節目部製作好腳本後,要讓主持人與來賓知道,到錄製當天,主持人與來賓梳化好,確認好腳本後才會正式開始錄製,記得我拿到厚厚的腳本時非常震驚,腳本上原來早已寫好主持人跟來賓大致會說甚麼,在問問題時,誰會回答甚麼也都有紀錄好。此外,我們很榮幸可以進導播室看看裡面的運作,導播會抓好時機轉換攝影機,同時也會跟攝影師溝通下一個場景只要聚焦在說話者一人還是要讓畫面同時有兩個人或著是四個人。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3 客台心得 節目部 邱育德

今早為了可以親眼一睹「客家盡新聞」的直播現場,提早半小時抵達客台,只見主播沿佐哥已經在梳妝(自己梳妝,有點克難但還是好厲害),同時讀著今早剛出爐的四大報,在沒有讀稿機的情況下,將剛讀完的內容消化完後流利地用客語為線上的觀眾讀報,令人崇拜。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見識到客家盡新聞的團隊如何在人力和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各司其職、身兼多職且流暢地相互溝通合作,並且了解到直播網路新聞的流程和器材設備,像是有著八張 sim 卡 的訊號機台,以及簡配版的導播台 Tricaster Mini 以及燈光配置等等。新聞線上直播開始前期的工作時間十分短,大家效率很高很熟悉技術,主播的反應也很靈敏,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感覺壓力很大很辛苦,但真的很值得敬佩!下午舟車勞頓地抵達位於雲門的戲劇拍攝現場,這應該是我看過最專業的拍攝團隊了吧!燈光的手腳快速,導演的指令穩重、不疾不徐且專業,演員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就可以表達出導演想要的感覺,原來這就是業界的拍片方式!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課程主要是有關著作權及新聞自律的課程,王麗惠組長先是提及今年轟動Youtuber界的Lo-Fi house抄襲案件,Lo-Fi House團隊多次用手繪方式,參考Pinterest上的作品,依樣畫葫蘆成為自己的畫作,並拿抄襲作品從事商業行為。在此案例中,團隊以為「沒有直接影印」就不是侵權行為,實際上只要作品的「表達」過於接近,就會構成侵權。不過,就我自己主觀判斷,會覺得團隊沒有惡意,因為網路上一直以來都有非常多的仿作作品,比如手繪宮崎駿動畫角色、手繪Disney角色等等,不過那些作者大多只是上傳到網路上供大家欣賞,並沒有拿畫作營利,不至於吃官司,但實際上仿畫時還是要標示非營利、標注原作者(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做)。拉回到Lo-Fi House的案例,我想說的是,仿畫創作在年輕族群中是很普遍的,久而久之大家很容易養成錯誤的觀念,所以我會覺得就一個60幾萬訂閱的團隊來說,Lo-Fi house在著作權相關法律的概念薄弱到誇張,但他們應該沒有惡意,辛苦經營的頻道就這樣形象全毀也是滿可憐。另一方面,他們的例子也給了大眾很好的警惕,相信經過這次風波,大家在網路上發布創作時,會更加注意著作權的部分。

__

相較Lo-Fi house的案例,谷阿莫《X分中看完電影/連續劇》系列則處於灰色地帶,麗惠組長帶我們討論與整理不同主張的論點,但谷阿莫與片商的官司以和解告終,是否構成侵權到現在都沒有定論。麗惠組長最後讓我們投票,我投了「構成侵權」,因為我覺得,雖然谷阿莫只截取極少部分的電影/連續劇畫面(大概都在5%以下),且他聲稱自己是免費提供影片給觀眾欣賞,但他將影片放置於Youtube,可藉由觀看流量,與Youtube平台分享利潤,應屬於商業使用。且整部短片的畫面都是自己產出,只有旁白是原創。不僅如此,有別於延伸性的影評、角色分析,谷阿莫完整交代影視作品的劇情,有可能影響觀眾購票進入電影院或付費觀賞影劇之意願,進而存在損害片商利潤的疑慮。因此,我傾向認為谷阿莫的行為不符合網路創作的「合理使用」。而目前的法律對於合理使用的界定模糊,會讓創作者無所適從,我認為台灣在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方面,應該更積極推動修法,因為制度面的不足,讓創作者與片商消耗時間、精神與金錢在打官司、互相拉扯,是很不好的現象。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實習的第三天,同樣的在早上有兩堂課,下午則是一堂。對於身為新聞採訪組的我來說,下午儷齡主播的課是與我最有關係且最需要全神貫注吸收知識的一堂課。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上課上到尾聲時,聽到敲門聲,原以為是政期哥要進會議室協助拍照,沒想到進會議室的是我的導師-沿佐哥,來進行突襲後生們的後生提攜計劃採訪,而那時平常很愛表現自己的我,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是默默的在心裡祈禱著:「千萬不要訪問到我」,當然那是不太可能的。

   進入採訪組,了解自己的夥伴是世新大學新聞系的學長,同時又能說著一口流利的海陸腔後,我不自覺的產生了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像他擁有對新聞播報領域的專業知識,也沒有像他曾經有在新聞業實習過的實戰經驗,更沒辦法像他一樣能平穩的用客語說出播報內容,因此受到沿佐導師指派任務時-練習配OS,「我真的能做到嗎?」,這句話便不斷在內心迴盪著。幸好,我身旁有一群好夥伴以及支持我的家人,更重要的是有位看重我的導師,他們對我說的每句稱讚與鼓勵,都促使我勇敢面對挑戰。  

   從小我就嚮往著能當一位在電視上播報新聞的女主播,我享受擁有自己的舞台,說話給別人聽,因此在求學階段參加過無數次的國語演說比賽,在大學時期更是積極爭取作為各活動的主持人及司儀,漸漸的,我希望能利用自己身為客家人的身分條件結合自己的憧憬,來客家電視台實習,想透過實習了解這條路究竟是否如同我所想像並且是願意繼續走下去的。

   在此,我想特別謝謝沿佐哥對我說的每句鼓勵,「我覺得妳的客語說得很好」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強心針般,讓我更無懼。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部攝影組 吳彥樺

 

早上又是一個差點遲到的開始,真的是每天都在小跑步上班,好好笑。

今天宏哥終於發攝影機給我們了! 期待已久的我們馬上開始練習,還找來搭檔記者一起試音,麥克風對於文字記者來說是他的劍,而攝影機對於攝影記者來說就是他的槍,人在機在,機亡人賠錢,默默謹記在心。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客台生活可以說是多采多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午的企劃發想課 程,講師用很活潑的方式帶著我們去思考企劃的發想方式,一個開頭可以寫五 種,結尾也可以寫五種,不要只寫一般人會想到的一種開頭和一種結尾。盡情 地揮棒,不要害怕打不到球,不要因為一次揮棒落空就放棄下次揮棒擊球的機 會。寫企劃以自身熟悉的領域出發,會比較容易,如果沒有相關經驗,就去體 驗!有實際經驗和研究才更有可能寫出能和觀眾產生共鳴的企劃。最後就是不 要害怕失敗!勇於嘗試!
      下午的客語表達課程,我才發覺我所說出的四縣腔客語,受到好多海陸腔 的影響,講出來雖然能讓其他人聽懂,卻不夠標準。每一句只要有一點點的不 標準,累積起來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在客台,傳播出去的發音都一定要是最精 準的,不然會影響到許多正在看客台學習客語的人,也會讓客語好的觀眾聽了 覺得怪怪的,不舒服。在客語發音和口語表達方面,我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晚上接到許多接下來的任務,像是企劃提案和現場拍攝,都讓我感到十分期待,但同時也感到緊張,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能夠一一克服!


文章標籤

後生提攜計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